天山網訊(通訊員楊金寶報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三十七團位於塔克拉瑪乾大沙漠東南邊緣,阿爾金山北麓,巴州且末縣境內。荒涼、偏遠是大多數人對三十七團的第一印象,對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們來說更是如此。然而,這些大學生走出校門,告別親人來到三十七團,用辛勤的汗水澆灌這片沃土,把青春奉獻給這片土地時,卻發現這裡是他們幹事創業、實現人生價值的熱土。
  張望冬:做有責任心的連官
  張望冬2012年6月大學畢業後就在三十七團水電站擔任副站長一職,主要管理水庫渠道的安全輸水、配水工作。學習旅游專業的他對於管水這一工作簡直是無從下手,許多職工也對這樣一個年輕的管水副站長抱著不信任的態度,張望冬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告訴自己一定要乾好這份工作,讓連隊和承包職工滿意。
  協調配水崗位特殊、是既得罪人又責任大,到了灌水時期,調水不分白天黑夜。稍有一個疏忽,就會造成公共財產損失和連隊利益衝突。2013年11月秋灌期間,張望冬在三支渠配水點,監督職工為2個連隊配水和節制閘調水工作。三支渠道主要依車爾臣河流域的場外乾渠水,水情時大時小,變化極其不穩。有一次,上游渠道來水衝下來一些雜草、樹枝,張望冬拿起抓鉤打撈堵在閘門前的雜物,突然抓鉤被一個大樹枝卡住,他猛用力一拉,結果連他也帶入水中。冰冷的渠水凍的他只打哆嗦,他奮力爬了上來,將大樹枝推上岸,排除了險情。回到家後,他就發起了高燒…… 。
  露葉琴:譜寫報帳工作新樂章
  24歲的露葉琴去年6月畢業於甘肅聯合大學,被招聘到三十七團工作。團領導根據她所學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被團聘任為三連科技副連長,配合報賬員做好連隊核算、統計和費用收繳工作。露葉琴善於學習,精於鑽研,不斷增長業務經驗。在新的工作崗位,很快適應了從學校生活到社會工作的轉變。為加大民主理財力度,增加財務工作透明度,對職工群眾在生產管理中發生的每一筆費用都及時公開,接受職工的監督,對職工群眾看不懂,不明白的地方,她都認真細緻的做解釋。有一次,一位職工因沒看懂對賬單,硬說她算錯了,跑到辦公室大吵大鬧,露葉琴卻心平氣和的給他解釋,從當年的水費、生資費及上繳費用等,一筆一筆幫他算清,終於使這位承包戶心服口服,從此她也得到職工群眾較好的口碑。
  在這裡,她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標。她說:“人生一輩子有很多次選擇。說實在的,當初來到三十七團,心裡也有很多想法。但在團場優惠政策和領導真情感召下,我還是選擇留了下來。在大學學習的理論知識在這裡得到了實踐,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臺。我感覺,在團場這片廣闊天地一樣可以大有作為。”
  楊進: 做職工群眾的貼心人
  來自四川籍26歲的楊進,來三十七團已有2個年頭了,畢業於塔里木大學農學專業,本來父母已在他的家鄉縣城為他聯繫好一份舒適穩定的工作,大學畢業後可他毅然放棄了老家的工作。選擇了二師最偏遠的團場之一的三十七團,這裡距離庫爾勒市750公里,常年風沙不斷,生活工作環境惡劣。他希望到最偏遠最艱苦的地方鍛煉自己,在遠離父母的地方獨自生活、成長。
  懷著滿腔熱情到三十七團一連擔任副連長一職,在工作實踐中他刻苦鑽研紅棗管理技術,把書本理論與連隊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摸索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紅棗管理技術的經驗。如:紅棗修枝抹芽、肥水投入與控制、各時節病蟲害防治的農藥配置及使用方法等。深入田間地頭組織職工手把手傳授紅棗的管理及技術措施的應用。
  “種了好幾年的棗樹,產量就是上不去,楊副連長來到這裡後,給我們作了種棗樹管理全過程的培訓,我們終於瞭解瞭如何科學地管好棗園,今年我的他真是我們致富的“貼心人”。一連職工馮勇高興地說。
  近年來,三十七團將引進大學畢業生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先後吸收優秀大學畢業生23名,團黨委高度重視大學生連官培養工作,建立了“保姆式”關愛、“鄉土化”培訓、“導師式”培養等制度,幫助他們擺脫“水土不服”的困擾,使他們儘快融入團場、發揮作用,健康成長,
  這些大學畢業生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用青春和汗水書寫精彩人生,成為推進新型團場建設的骨幹力粱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屯墾戍邊事業和團場“三化”建設,努力讓青春在阿爾金山下綻放。  (原標題:青春在阿爾金山下綻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h82xhutm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